港书院发现2土制炸弹 警:可遥控 百米内致伤亡
(香港10日综合电)香港湾仔华仁书院地基底座下,周一午发现两个具杀伤力的土制炸弹。警方爆炸品处理课专家相信,炸弹可经遥控引爆,内藏10公斤化学粉末和大量铁钉,可于100米范围内造成人命伤亡,警方将调查是否与近期反修例的暴力事件有关。但该校周一晚已解封,学生周二已如常回校上课及考试,而校方表示。发现爆炸品的位置虽是学校的私人地方,但位处学校大闸外,属公众可接触到的范围,无证据显示事件与学生或教职员有关。
华仁书院清洁工于周一下午5时许,在该校胡应湘堂下方的护土墙地基底座支柱的隐蔽处发现连有电线及手提电话的可疑物品,遂报警。警方随即到场,封锁护土墙旁、通往华仁的行车通道,其后爆炸品处理课人员到场,初步证实为功能完整的遥控土制炸弹成品,合共有10包共重10公斤的一级及二级炸药,包括“六亚甲基三过氧化二胺”(HMTD)及“硝酸铵”,并有大量增加杀伤力的铁钉。
警方随即扩大封锁范围,封闭司徒拔道至坚尼地道之间的一段皇后大道东,不准人车通过,消防亦到场戒备。警方表示,发现炸弹地点为华仁书院范围,但现场亦发现有露宿者留宿痕迹。
目前该案件由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O记)跟进,O记高级警司李桂华称,现需调查将爆炸装置放在学校的动机,而该土制炸弹与10月在旺角反修例示威期间发现的炸弹案相似,亦会调查会否与近期暴力事件有关。
爆炸品处理课高级炸弹处理主任马伟德说,检获的土制炸弹相信可透过电话遥控引爆,“功能齐全,已可使用”。
另外,警方消息表示,土制炸弹摆放位置较隐蔽,相信不是针对华仁书院,而是有人选择把炸弹临时贮存该处而已;按贮存炸弹的地点,与星期日(8日)的游行路线,以及在湾仔克街检获避弹衣用作行动集合的单位较接近,不排除与游行前破获的真枪实弹案有关。
10月13日晚,载有防暴警员的警车驶至旺角弥敦道近快富街,一辆警车右边的花槽突然发生爆炸,其后证实该处有一个遥控土制炸弹装置。
华仁书院表示,对于爆炸物,校方事先不知情,警方是根据情报到校查看,希望警方尽快查出真相,保障师生及员工安全,校方会全面配合调查。而有一家长认为发现炸弹的位置“严格来说不觉得是学校位置”,形容该位置像“天桥底”。
华仁书院助理校监、前校长苏英麟表示,校方十分重视事件,但不能轻易将事件与任何人或任何社会事件连系。
港府申请暂缓执行令被拒 禁蒙面法失效
(香港11日讯)香港高等法院上月裁定引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订立《禁止蒙面规例》(下称禁蒙面法)违宪,并宣布《禁蒙面法》无效。政府一方其后向上诉庭提出上诉,并申请颁令条例暂时有效或暂缓执行违宪裁决。上诉庭昨先颁下判辞拒绝香港政府的暂缓令申请,认为相关命令无助政府有效和迅速地处理当前问题,即意味《禁蒙面法》即属无效,不能用以执法。上诉庭同时表明,目前未就案件的上诉有所决定,是次裁决不代表法庭鼓励或纵容任何人参与《禁蒙面法》所禁止的情况。案件将于明年1月9日作两日上诉聆讯。
民主派警告勿再“玩弄法律”
警方昨回应称,因应上诉庭的有关判决,警方已暂停执行《禁蒙面法》。24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表示欢迎裁决,并再次警告特首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不要再“玩弄法律”,以法律手段打压香港市民争取五大诉求,认为政治问题终归需要政治解决。
牵涉三权分立拒颁暂时有效令
高院署理首席法官潘兆初在判辞指出,当高院宣布《紧急情况规例条例》订立《禁止蒙面规例》违宪,政府一方申请法例“暂时有效令”(Temporary validity order),但这牵涉三权分立、司法与立法的权力分布、法院的角色等基本宪政问题,而且要求法院颁令违宪法例暂时有效,亦牵涉逻辑上的困难,加上政府一方书面陈辞未有触及此问题,故拒绝申请。
至于政府一方申请“暂缓执行令”(Temporary suspension order),上诉庭同意香港目前处于“危害公安”情况,法治正面临严重威胁,危害社会的繁荣稳定,属罕见情况。上诉庭指出,虽然周日(8日)的游行大致和平,但仍有银行和商店遭破坏,警方以管有枪械罪拘捕11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入口遭人纵火,均属最令人忧虑的事。
指颁令无助政府有效处理现状
不过上诉庭认为,目前证据显示,政府没表明有意在上诉期间再次以“危害公安”为由引用《紧急法》,警方同时已宣布暂缓执行《禁蒙面法》,故“暂缓执行令”无助政府有效和迅速地处理当前问题,不存在维持法治的必要,亦拒绝颁令。另外上诉庭表明公众应明白案件仍处于上诉阶段,若继续蒙面参与《禁蒙面法》所禁止的情况,仍存有风险。 (明报)
反送中阴霾下 林郑月娥赴北京述职
(香港14日综合电)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六早上在“反送中”阴霾下搭机前往北京述职,外界关注她与中央领导人会晤期间会对香港局势传出何种讯息。
商业电台报导,林郑月娥周六早上在机场并未回应记者提问;她此行述职将在北京停留4天,期间将向国家领导人汇报香港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最新情况。
“反送中”爆发后,林郑月娥民望低迷,上月一项民调显示,她的民望只有19.5分。其他决策官员的民望也十分低,尤其是主导修订“逃犯条例”的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和保安局局长李家超。
早前有报导称,林郑月娥此行前往北京述职返港后,可能会宣布更换部分决策官员,但包括郑若骅等人已表明没有去意。
在“反送中”爆发后,外界普遍预期北京方面将会缩紧对港政策,尤其集中压制“反中”和“港独”力量。
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3天前也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要健全特别行政区特首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制度,包括完善中央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对特首发出指令的制度,完善特首向中央述职制度、向中央报告特区有关重大事项的制度等。
另一方面,要在特区落实以特首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支持特首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确保特首代表整个特区对中央负责的要求落到实处。
林郑月娥这次在香港面临巨大政治风险之下前往北京述职,未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会否按照张晓明所说,借此强化对特首的问责制,要求她落实对中央所负的责任。
习近平将到澳门 是否谈香港局势惹关注
另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确定于12月18日至20日访问澳门,外界高度关注他此行是否会谈及香港局势并有所指示。
新华社周六报导,习近平此行是出席庆祝澳门主权移交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5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特区。
路透社此前曾报导,习近平此行访问澳门时将会宣布一连串新政策,引导澳门经济重心从赌博业转移至金融中心,包括成立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交易所。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