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理大游说“不会受粗暴对待”·港议员:警察打人变默认?
(香港19日综合电)香港理工大学一带昨晚仍冲突不断,有大量示威者仍困在校内,香港法律学者张达明、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等人入校游说,然而曾钰成指若示威者被捕,会陪同他们到警署,“一定保证不会受任何粗暴对待”,遭到香港立法会议员朱凯迪大力批评。
香港立法会议员朱凯迪在官方脸书上批评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指曾钰成劝年轻人自首,“唯一的承诺居然是警察不会打人”。
朱凯迪写道,警察昨日早上已承诺释放急救人员(FA,First Aid),但后来还是又发射催泪弹(TG,Tear Gas)又拘捕,质问曾钰成,凭什么保证跟他离开理大会安全。朱凯迪更指,曾钰成曾向理大内的示威者表示“你跟我出去,不就知道了!有催泪弹也是我先承受。”
朱凯迪批评道,“将‘警察打人’变成默认模式(default mode),(将)警察没打人变成成功争取到(的一件事情)”,直指这种政治人物,就是这场运动最想超越的。
朱凯迪写道“我们不是要朱凯迪保证警察‘这次不打人’,我们是要打人的警察,受法律制裁。”
昨日傍晚,超过一万名示威者在油尖旺一带聚集,意图向理大方向推进,希望营救被困在理大内的示威者。
据香港《明报》报道,估计有近500人困在校内,然而有一所香港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称当中约150名中学生被困理大。
政界及学界昨日循两方面斡旋,与警方协调下,提出两个“劝离”方案,其中,中学校长代表可先接18岁以下中学生回家,但警方仍可保留追究责任。另外,法律学者张达明、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等人入校游说,提出由他们陪同示威者安全离开校园,并在警署内不受虐待,但不保证不被控。
晚上约11时半,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港大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监警会前成员郑承隆等人进入理大。张达明在校园内向留守者解释法律问题,他说从法律角度看,走出理大不一定会被拘捕、检控,即使被捕,有权保持缄默,并可在入警署前拍照,证明示威者被捕时“健健康康”,律师团队亦会在警署守候,尽力确保被捕者不会被虐待。
对话期间,示威者多次质疑能否确保被捕者不会被警方虐打。曾钰成表示,若示威者被捕,会陪同他们到警署,“一定保证不会受任何粗暴对待”。对话期间,畅运道附近发生纵火事件,现场传出最少10下爆炸巨响。
至今日近凌晨,有部分中学生已接受安排跟校长撤离,亦有最少数十名示威者接受,自愿离开登上警车;部分示威者坚持抗争。
邓炳强出任港警一哥:单靠警方无法解决社会动荡
(香港19日综合电)中国国务院公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提名和建议,任命警务处副处长(行动)邓炳强,接替卢伟聪出任警务处处长,周二正式上任。邓炳强近日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坦言,单靠警方是无法解决史无前例的香港动乱的,而是必须获得香港民众的支持。
在香港警方因被指过度使用武力而遭到无情批评之际,他表示希望香港人能谴责暴力行为,称他们的沉默和宽容只会鼓励蒙面激进分子进行破坏。
他指出,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只会对警察指指点点,却对暴力视而不见。
他说:“够了。不管你的信仰是什么,不要美化和忍受暴力。不要让暴民进一步自我激励,变得更激进。”
“如果每个人都能早点站出来谴责暴力,社会就不会在5个月内陷入这种状态。我们只能通过社会的谴责,暴徒的反思,加上我们适当的策略来结束这场动乱。”
现年54岁的邓炳强,198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后加入警队任职督察,曾驻守多个单位,包括刑事调查队、国际联络事务及行动指挥工作。2015年晋升为助理警务处长,出任港岛总区指挥官及主管人事部;2017年升为高级助理警务处长出任行动处处长;去年11月则擢升为警务处副处长(行动)。一直被视为“一哥”人选的邓炳强,历年获得警队大力栽培。
邓炳强早年在警队集中处理刑事调查工作,更有份参与侦破当年轰动全城的张子强案,当时已获警队视为“明日之星”,其后转型接触更多行动方面细节。邓多次获安排保送外地受训及进修,曾在内地及海外多所学院受训,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以及国家行政学院等;更在有“一哥”摇篮之称的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受训。
曾借调往法国里昂的国际刑警秘书处的邓炳强,于2007年至2008年出任刑事专项主任一职,并在任内被擢升为国际刑警有组织犯罪及暴力罪案组的主管。借调于法国期间,邓在2007年获警队晋升为高级警司,5年后再升至总警司,担任元朗警区指挥官及港岛总区副指挥官。2015年,邓升任助理处长一职,先后出任港岛总区指挥官及助理处长(人事)。
有政界中人指,邓炳强的履历完整,经验丰富,在反修例示威逾5个月之际接任警队一哥,盼可为港人带来希望,令社会局势回复安宁及平静。
中国驻英大使:香港抗议与民主自由无关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昨天在伦敦举行记者会,称香港目前的出现的种种暴力行动“与民主自由无关”,根本不是和平示威,目的就是破坏香港的法制,破坏“一国两制”,是“黑色恐怖”,其目的就是要瘫痪和分裂香港。
这并不是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第一次就香港局势举行记者招待会。
据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报道,刘晓明在记者会上再次重申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峰会期间针对香港的公开讲话,称中国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政府、香港警队,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刘晓明还呼吁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外国,停止对香港内部事务的干涉。“有些西方国家公开支持极端暴力分子,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所谓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案,公然干涉香港事务,也就是中国内部事务。” (联合早报)
美国务卿:终止暴力是港府责任
香港反修例风波不断,局势持续升温。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周一对香港动荡局势表示“极度关注”,又指终止暴力是港府的基本责任。
蓬佩奥称︰“美国对香港日益严重的暴力和动荡,包括示威者与警方在香港理工大学等校园对峙的事件,感到极度关注。我们已多次呼吁香港各方克制,任何一方的暴力均不可接受。”
蓬佩奥续指,单靠执法部队不可能解决危机,呼吁港府为示威事件展开独立调查,要求各方负上责任。
香港数万人组人链救示威者
理工大学形势紧张,数百名抗议者被围困,在警方逼近的情况下又断水断食。香港市民周一晚上再度自发组成人链营救学生,场面震撼。
尖沙咀现场图片所见,市民组成多条人链,从弥敦道伸延到理大运送物资。
大部分人带着面罩,有人高喊“去Poly(理大)救人啊”。
港《禁蒙面法》裁定违宪·法工委:只能由人大决定
(香港19日讯)香港高等法院周一裁定《禁蒙面法》违反《基本法》之下的宪政架构,因此裁定违宪,令“反送中”阵营大为振奋。但中国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法工委)周二坚称,香港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任何其他机关都无权干涉。预计这份声明将进一步助燃已长达5个多月的香港反政府示威活动。
中国官媒新华社周二上午刊出人大法工委及国务院港澳办的回应。
新华社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周二表示,许多人大代表皆强烈不满香港高等法院的裁决,法工委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称香港特区的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判断,其他机关无权作出判断和决定。
他还表示,根据《基本法》规定,包括《紧急法》在内的香港法律,除了和《基本法》抵触者,或经香港特区立法机关而修改者,予以保留。1997年2月23日,第8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已将《紧急法例》采用为香港特区法律,因此《紧急法》符合《基本法》。
指判决削弱管治权
他还表示,香港特区高等法院的判决严重削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应有的管治权,不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规定。“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而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杨光表示,对有关判决产生的严重负面社会影响表示强烈关注。他认为,高等法院的裁决公然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威和法律赋予行政长官的管治权力,将产生严重负面社会政治影响,将密切关注案件的后续发展。
杨光表示,香港现行的《紧急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确认符合《基本法》,并采纳为香港特区法律,表明条例的全部规定都符合《基本法》。
而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周一在伦敦举行记者会,称香港目前的出现的种种暴力行动,“与民主自由无关”,根本不是和平示威,目的就是破坏香港的法制,破坏一国两制,是“黑色恐怖”,其目的就是要“瘫痪和分裂”香港。
林郑吁理大示威者投降 600人离开逾百人仍留守
(香港19日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二表示,针对持续3天的理工大学警民对峙事件,当局非常希望和平解决,但称主导权在于示威者,因此呼吁他们和平投降。
林郑在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首次谈及理大事件。她表示,据信仍有逾百人留守在校园,被警方重重包围。
据《星岛日报》报道,林郑指出,根据最新数字,今早已有600人离开理大,当中有200人是未成年人士,而且他们是以平静、安全方式自首,有部份由校长、社工协助。
她强调,他们已获特别安排,只需登记便可离开,强调不会当场拘捕,但18岁以上人士离开则会立刻被警方拘捕。
她称,已要求警方处理理大事件时要遵守两个重要原则:第一是希望和平解决这件事;第二是以人道方法处理抗争者。
她说:“唯有示威者给予全面合作,包括停止暴力行为,而留在理大的人士只要放下手上的武器,按照警方指示有序步出便可以和平处理。”
上周末,数百名以年轻人居多的示威者占领理大,在警民对抗时以汽油弹、砖头和弓箭反击警方的催泪弹攻势,为香港反修例风波至今最严重的冲突之一。
政学界提“劝离”2方案
香港明报报道,政界及学界周一循两方面斡旋,与警方协调下,提出两个“劝离”方案,其中,中学校长代表可先接18岁以下中学生回家,但警方仍可保留追究责任。
另外,法律学者张达明、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等人入校游说,提出由他们陪同示威者安全离开校园,并在警署内不受虐待,但不保证不被控。
周二凌晨开始,有部份中学生已接受安排跟校长撤离,亦有最少数十名示威者接受,自愿离开登上警车。周二早上8时30分至9时间,陆续再有约40名在理大内的示威者步出,走向科学馆的登记站,部份由中学校长和老师陪同。
警员先询问示威者的年龄,已成年和未成年的示威者分批由不同警员搜身、搜袋,然后到临时登记站登记。
警方态度强硬促投降
据报,警方周二态度强硬,西九龙总区指挥官卓孝业表明,校内示威者除了投降,“看不到有其他可行的方法”。
张达明于早上7时许表示,未知离开理大的实际人数,初步相信或超过300至400人,据其了解当中逾200人为18岁以下、逾百人为18岁或以上,部份18岁或以上的示威者遭拘捕。
张达明澄清无“认罪纸”
被问及警方记下未成年学生资料后会否作出预约拘捕,张达明称若纯粹于校园内出现或逗留并不涉及犯法行为,除非警方有其他证据证实涉事者犯案;即使警方强行作出检控,亦不认为能满足刑事法律中的要求定罪。
他强调,单单由理大离开或出现在有骚乱的现场者,在法律上难以证明曾参与非法集结或暴动。
他否认传言称有人于离开时被迫签“认罪纸”,澄清并无“认罪纸”的存在。
理大校长:校园受严重破坏很难过
理大校长滕锦光、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及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据报早前陆续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并提供协助。滕锦光表示,他周一午4时许已到场,惟至深夜才可进入,已协助40多人离开校园,并对校园受严重破坏感到难过。
理大管理层发声明及约见警方高层,要求警方无论采取任何行动,都必须顾及所有人的人身安全,避免有人在行动中不幸受伤,甚至死亡,要求警方不要进入校园。
继周一晚有约70人经消防处及救护员分流和送院后,凌晨再有多人由救护车送院,当中大部份人均清醒,部份可自行步上救护车。但其中一名伤者伤势较重,需要吊盐水、以颈箍固定头部及包上反光保温毡,送院期间有警员跟随,并全程摄录过程。
示威者垂绳跳马路钻渠道逃离
香港理工大学示威者在周一白天多次突围失败后,有上百人晚间改用吊绳,试图跳下马路逃出校园,似有少数人被前往声援的摩哆车接走,但仍遭警方以催泪弹攻击,大多数人未能愿脱困。
一名名为W的示威者表示:“我会逃走,但绝不会自首,我不想被拘捕。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像受困的老鼠。”
理大附近的尖沙咀、油麻地一带街道,周一下午至深夜逐渐成为抗争主战场。
综合香港媒体报道,周一晚近9时,上百名示威者开始组织起来,准备冲击警方防线。警方原以为示威者有意从正门突围,一度广播“可能会使用实弹”。但半小时后,这些示威者却从人行天桥使用吊绳,往下跳到漆咸道北,往红磡方向离去。
据报,当时有多名民众骑摩哆车,前往搭救这些逃出的示威者。但警方发现后,即朝这些逃出的示威者发射催泪弹,而示威者也以汽油弹还击,现场似有少数人坐上摩哆车离去,但具体的人数目前无法得知。
据现场示威者表示,有人尝试揭开渠盖,经渠道离开,部份人则走到中途折返。
一名成功逃离校园的21岁学生示威者T告知路透社:“很多人都做出了牺牲。有些人就是袖手旁观,他们只想坐享其成。”
警方围城示威者弹尽粮绝
据报,受困于理大校内的示威者遭警方围城后,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部份人因连日留在校内感到不适及发冷,一名受困的香港理工大学女学生周一以英语录影求援,透过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的脸书呼吁全球,援救至今仍困在理大校内的学生们。她说,学生们断水断食、无路可逃,却面临警方暴力威胁。
她表示,校内的学生们已经没有食物及饮水供应,连电力也将被切断,且已无路可出。但校外的警察正在对学生们发射催泪弹、橡胶子弹,还企图发射实弹。然而,学生们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保护自己及对抗他们,手上只剩下防毒面具、护目镜和雨伞。
在此之前,由于理大校内示威者白天3度突围不成而有多人受伤,警方下午2时过后才允许香港红十字会医护人员入校救治,在傍晚6时30分左右离去。红会人员事后表示,他们共为40名伤者提供救治,其中有人骨折,也有人的伤口需要缝合。
大多投降步出校园.理大逾千示威者被捕
(香港19日法新电)在警方重重包围下,香港理工大学内的示威者周二大多投降步出校园,警方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截至下午3时,约1100人在理大及附近范围被捕或登记身份,当中约600人是自愿离开,其中约200人未成年,大部份人并非理大学生。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二较早点表示,针对持续3天的理工大学警民对峙事件,当局非常希望和平解决,但称主导权在于示威者,呼吁他们和平投降。
约20人选择续留守
民主党立法会议员许智峰表示,校园内预计还有约20人选择继续留守。
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郭嘉铨强调,警方有两大原则,希望和平解决事件,会以灵活、弹性的人道方式处理,自愿离开的未成年人士不会即时被捕,会先拍照及登记资枓,但保留追究权利,而成年人就会即时拘捕,又在尖东消防局设立咨询台,方便家长及教师查询,但事件能否和平解决,是取决于暴徒使用的暴力及武器。
警方指,校园内有人曾威吓欲自愿离开的人士,亦有人在校园不同出口投掷汽油弹,严重危害安全,批评暴徒不愿承担后果。
检获约3900枚汽油弹
此外,郭嘉铨指,在警方周一在中大检获约3900枚汽油弹,是行动以来搜获最多汽油弹的地点,中大校方亦发现有危险品被盗,经点算有近100公升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失窃,具高度腐蚀性,亦有失窃的化学品可用作制造汽油弹及其他非法用途。
上周末,数百名以年轻人居多的示威者占领理大,在警民对抗时以汽油弹、砖头和弓箭反击警方的催泪弹攻势,为香港反修例风波至今最严重的冲突之一。
提出两个“劝离”方案
香港明报报道,政界及学界周一循两方面斡旋,与警方协调下,提出两个“劝离”方案,其中,中学校长代表可先接18岁以下中学生回家,但警方仍可保留追究责任。另外,法律学者张达明、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等人入校游说,提出由他们陪同示威者安全离开校园,并在警署内不受虐待,但不保证不被控。
周二凌晨开始,有部份中学生已接受安排跟校长撤离,亦有最少数十名示威者接受,自愿离开登上警车。周二早上8时30分至9时间,陆续再有约40名在理大内的示威者步出,走向科学馆径的登记站,部份由中学校长和老师陪同。
张达明于早上7时许表示,未知离开理大的实际人数,初步相信或超过300至400人,据其了解当中逾200人为18岁以下、逾百人为18岁或以上,部份18岁或以上的示威者遭拘捕。
被问及警方记下未成年学生资料后会否作出预约拘捕,张达明称若纯粹于校园内出现或逗留并不涉及犯法行为,除非警方有其他证据证实涉事者犯案;即使警方强行作出检控,亦不认为能满足刑事法律中的要求定罪。
否认迫签“认罪纸”
他强调,单单由理大离开或出现在有骚乱的现场者,在法律上难以证明曾参与非法集结或暴动。他否认传言称有人于离开时被迫签“认罪纸”,澄清并无“认罪纸”的存在。
理大校长滕锦光、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及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据报早前陆续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并提供协助。滕锦光表示,他周一午4时许已到场,惟至深夜才可进入,已协助40多人离开校园,并对校园受严重破坏感到难过。
理大管理层发声明及约见警方高层,要求警方无论采取任何行动,都必须顾及所有人的人身安全,避免有人在行动中不幸受伤,甚至死亡,要求警方不要进入校园继周一晚有约70人经消防处及救护员分流和送院后,凌晨再有多人由救护车送院,当中大部份人均清醒,部份可自行步上救护车。但其中一名伤者伤势较重,需要吊盐水、以颈箍固定头部及包上反光保温毡,送院期间有警员跟随,并全程摄录过程。
回家途中遭黑衣人跟踪 民主党前主席遇袭
民主党前主席何俊仁周二遇袭。他是在傍晚乘坐港铁归家期间,离开天后站时已知道有黑衣人跟踪他,之后走到一条横街附近,有人趋前从后袭击他,他的头和背部受伤,目前已到律敦治医院求医。根据了解,何俊仁伤势不严重。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