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ning Text

Running text

Running Text Box 2

         ***竞飞深空谱天书(第2集) 浩瀚宇宙 壯丽地球                *** 竞飞深空谱天书(第1集)      ***  2019年香港暴动记实      

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

 

第 17 章:中首试验海上回收成功
 
第 一 回:中首试验海上回收成功
(31/5/25)

回收技术大突破 中首试验海上回收成功

(北京31日综合电)《界面新闻》报道,中国国内商业太空火箭回收技术再获重大突破。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周四是(29日)在东方航天港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民营火箭首次实现海上回收验证。图为海面悬停。

(照片取自箭元科技官网)


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为是尺寸薄壁不锈钢火箭,直径4.2公尺,总高度约26.8公尺,起飞质量约57吨,试验飞行时长125秒,飞行高度约2.5公里。

这次飞行试验共完成8个工作阶段,分别为点火起飞、满推力爬升、变推力调节、发动机一次关机、自由下降滑行、发动机二次启动、减速至海面悬停、海面软着陆。

箭元科技指出:根据事后飞行数据及《试验大纲》评定,火箭飞行正常,溅落回收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因此成为了国内首个实现液氧甲烷+不锈钢+海上软著陆回收技术突破的企业。

这次飞行回收试验的成功,是液体可复用火箭研制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商业航天火箭回收领域,去年9月,深蓝航天曾进行星云一号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但是一子级箭体在飞行试验的最后着陆阶段发生异常,未能取得成功。

同月,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成功实现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朱雀三号为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计划今年下半年完成首飞,有望成为国内首枚投入运营的可回收运载火箭。 

31/5/20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太空站炼丹炉创纪录 钨合金加热破3100


双波长激光系统(央视新闻网站图片)


(北京25日综合电)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不是神话,在距离地面大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一台现实版的炼丹炉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摄氏3100度而创造世界纪录。

这台藏在中国空间站的太空炼丹炉,其实就是位于天和核心舱里面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上天4年来一直忙着炼丹,只不过炼的不是长生不老的丹药,是能扛住火箭发动机烈焰的钨合金、铌合金耐热高手,以及一些新型材料。

现在这台太空炼丹炉又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摄氏3000度多,都快接近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了,堪比神话的硬核本领,隐藏着两大关键技术的突破。

隐藏2关键技术突破

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央视新闻网站图片)


首先是让材料乖乖听话的悬浮术。在地面上,熔化的金属液体在重力影响下会变得十分调皮,要么会像糖浆一样粘在容器上,要么会被重力拽着分家,不同密度的金属会像油和水那样分层,根本无法形成质地均匀的合金。不过到了太空微重力环境,液态金属瞬间变乖,表面张力把它们捏成圆滚滚的仙丹,实验柜再通过静电场产生的力,就能将金属稳稳托住,悬在半空,这时也完全脱离容器接触,既不沾杂质,也不被干扰,真正实现无容器

其次是加热金属的三昧真火,其实是实验柜的双波长激光系统。半导体激光强攻金属表面,二氧化碳激光负责渗透加热内部,再配合300瓦的大功率输出,哪怕是钨合金这种熔点极高的顽固分子,也架不住两种激光联手被烧化成液球。

首验证大模型悟空AI”

除了上述实验外,中国空间站还首次应用验证大模型悟空AI”


24/8/20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4次出舱活动

这是周四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

乘组航天员王杰出舱的画面。( 新华社照片)


(北京26日综合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周五凌晨135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太空人陈冬、陈中瑞、王杰的密切协同,出舱的陈中瑞、王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舱活动期间,陈中瑞及王杰完成了太空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这是中国首次由两名第三批太空人共同完成舱外作业任务。

这是周四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

乘组航天员王杰在太空站组合体舱外作业的画面。( 新华社照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李志海说:我们在整个太空站问天舱段,之前规划的碎片防护装置都已经完成安装,也是完成了一项阶段性工作。

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陈中瑞及王杰周五凌晨1时许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后关闭舱门,完成第四次出舱活动,令神二十乘组成为执行出舱任务次数最多的乘组之一。

王杰说:能够圆满完成这次出舱任务,非常感谢地面团队的大力支持。

太空人陈中瑞说:感觉还没出够,期待下一次出舱再见。

目前,神舟二十号太空人乘组已在轨驻留超过150天,后续还将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在中国太空站欢度国庆和中秋佳节。


这是周四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乘组

航天员王杰(左)、陈中瑞在舱内工作的画面。( 新华社照片)



《窗外是蓝星》定于95日公映。(央视新闻)



(北京31日综合电)以载人飞船神舟十三号任务为主题的中国首部8K拍摄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29日在北京首映,神舟十三号太空人兼电影太空画面摄影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与剧组人员出席首映礼,正在太空站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太空人也通过视像参加。

央视报道称,该片既有前所未见的太空景象,也有太空生活不为人知的细节

导剧组现场展示为电影特制的全国产8K50帧全画幅太空摄影机,摄影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航天科研团队共同研发,通过了火箭震动测试、太空环境测试和太空站内适配性充电存储等挑战,2021年由天舟货运飞船提前送上太空站。该机仅制3台,其中一台完成使命永留苍穹

相比其他剧组人员和主持人不论男女均穿蓝色T恤,身著粉红长裙、白色高跟鞋的王亚平格外亮眼。央视称,王亚平的视角让影片呈现出极具细腻情感、视觉震撼与宇宙哲思的独特张力

电影名《窗外是蓝星》由翟志刚题字。该片定于95日公映。

26/9/2025 


回目錄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