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望远镜探测到古代“宇宙破坏者”星系存在证据
(华盛顿23日综合电)据《卫报》与CNN报道,美国太空总署的韦伯太空望远镜探测到似乎是6个巨大古星系的天体。因为这些天体的存在可能颠覆当前的宇宙学理论,让天文学家称之为“宇宙破坏者”。
| NASA和欧洲航天局展示了大爆炸5 -8亿年后6个候选大质量星系 的图像。(美联社照片) |
根据报导,《自然》期刊22日刊登的一分新研究指出,天文学家运用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的6个巨大星系出现于创造宇宙的“大爆炸”后5亿至7亿年之间,即可追溯至宇宙只有当前年龄3%的时代,彻底颠覆了有关星系起源的既有理论。
论文共同作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助理教授莱贾在声明指出,“这些天体比任何人的预期都要更庞大,我们只预期在这个时间点找到微型、年轻的婴儿星系。但是,在之前理解为宇宙黎明的地方,我们发现了和自己一样成熟的星系”。
韦伯太空望远镜用人类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光观察宇宙,有能力探测古代恒星与星系发出的微弱光线。借由凝视遥远宇宙,韦伯太空望远镜基本上能够望见追溯至长达约135亿年前的时期,而科学家确定的宇宙年龄则为约137亿年。
莱贾表示,这项发现显示巨大星系的形成始于宇宙历史的极早时期,颠覆了许多天文学者所曾认为的科学定论,“我们一直非正式称呼这些天体是‘宇宙破坏者’。到目前为止,他们一直名副其实”。
当前的理论认为,星系起源于恒星跟星尘组成的小型云团,随著时间推迟而增长。但此次发现的星系如此巨大,以至跟代表了宇宙早期星系的99%模型相抵触,意味著科学家需要重新思考星系如何形成与演化。
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迄今最古老星系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日前出版的《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刊发两篇论文指出,他们利用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4个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星系,其中一个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3.2亿年,当时宇宙仍处于婴儿阶段。
当来自最遥远星系的光到达地球时,它已经因为宇宙的膨胀被拉伸,并转移到光谱的红外区域。韦伯太空望远镜上的近红外相机能检测到这种红外光,因此能快速发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星系,其中一些星系可能会重塑天文学家对早期宇宙的理解。
天文学家认为,在这两项研究中,他们“确凿无疑地探测到了”迄今已知4个最遥远的星系。这些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3亿至5亿年,意味着这些星系来自所谓的“再电离时代”,即人们认为第一批恒星出现的时期。
两篇新论文的联合作者、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斯蒂芬查洛特表示,上述4个星系中,最古老的星系JADES-GS-z13-0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3.2亿年,这是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最遥远距离。
韦伯太空望远镜还证实了JADES-GS-z10-0的存在,它可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后4.5亿年。查洛特说,这4个星系的质量都“非常小”,约为太阳质量的1亿倍。相比之下,银河系的重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5万亿倍。
他补充,这些星系的“金属含量非常低”,这一点符合宇宙学标准模型。相关模型指出,离宇宙大爆炸越近,留给这些金属形成的时间就越短。
人类首次!我国科研人员完成!
人类首次!我国科研人员监测到伽马射线暴全过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今天(9日)对外发布,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对宇宙中一次伽马射线暴进行了完整监测,这是人类首次完整记录到这一高能爆发现象的全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北京时间6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
伽马射线暴是人类已知宇宙中最强的爆发现象,理论上是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塌缩爆炸或者两颗邻近的致密星体合并而产生的。这次由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捕捉到的伽马射线暴抵达地球的时间是2022年10月9日21时20分。该观测站精确探测到了伽马射线暴高能光子爆发的完整过程,并记录了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流量增强和衰减的整个阶段,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经过半年左右对该伽马射线暴数据的分析,科研人员发现它有一个非常快速的起爆过程,并且其衰减的过程也是非常迅速。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曹臻:发现它这个光线突然就减弱了,就是达到某一个点的时候,突然一下就减弱,这个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了这个现象。根据它爆炸出来那一点,连起来这个方向一看,从这么一个大的爆炸里,一个针尖一样的光束发出来,而且极其明亮。
专家说的这束光线产生自20多亿年前,一颗比太阳重20多倍的大质量恒星燃烧完引发的巨大爆炸火球,火球与星际物质碰撞产生的大量万亿电子伏特高能伽马光子在茫茫宇宙中穿行了20多亿年,正好抵达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视场范围内。凭借观测站内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强大的性能,科研人员在20多分钟内记录到了超过6万个光子的数据。而国外相同能区的观测装置目前还没有实现完整记录伽马射线暴全过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曹臻:LHAASO(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最重要的科学目标,就是去解决一个一百年的谜题。这个一百年的谜题就是说,我们的宇宙的构成中的一部分,一些高能量的粒子是怎么被产生出来的,在哪里被产生出来的,而这些问题现在都在逐渐展开研究。
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是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观测站平均海拔4410米,占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观测站由电磁粒子探测器、缪子探测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和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四种类型的探测设备组成,可以宽波段、多手段地开展天体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观测站于2021年7月建成并投入运行,今年5月10日通过国家验收。
港机场惊现双太阳 天文台前高层也未见过
(互联网照片) |
香港市民15日傍晚在赤蜡角机场拍摄时,捕捉到“双太阳”奇景,就连天文台前高层也坦言从未见过这种情景。
网民在脸书分享这则奇闻时表示,估计与水气反射有关。照片中灰蒙蒙的天空出现上下排列的两个太阳。
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长梁荣武接受《香港01》查询时也被难倒,他直言从未见过上述情景,不过,相信这种现象与水气反射无关。
他说,以往出现多于一个太阳的大气光学现象,有两个成因,一是天空中有小冰块(冰晶)折射太阳光线,从而在真太阳的左右两侧,出现另外一、两个类似太阳的影像,该现象称为“幻日”;另一个则是由冰晶引起的光柱现象。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