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探测船升空‧执行阿拉伯世界首项星际任务
20/7/20
(迪拜20日综合电)阿联酋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大马时间周一上午5时58分,在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航天发射中心,由H-2A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1小时后与火箭分离,预计飞行7个月,明年2月抵达火星轨道,庆祝建国50周年。
![]() |
在迪拜的拉希德航天中心,阿联酋航天人员透过屏幕观看发射。 (图:法新社) |
这是阿拉伯世界首次星际任务。在迪拜的拉希德航天中心,阿联酋航天人员透过屏幕观看发射,得知成功后表现雀跃,拍手欢呼。
“希望号”明年抵达火星轨道后,不会降落在火星,但会逗留超过2年,研究火星大气层及气候变化。
“希望号”原定上周三发射,因天气恶劣而推迟。
除了阿联酋,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预计本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利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日前已转运至发射区,将择机发射。
阿联酋火星探测器成功入轨
10/2/21
![]() |
(美联社照片) |
阿联酋的探测器“希望号”大马时间周二晚上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这个阿拉伯世界的首个火星探测器也花费了7个月的时间完成从地球到火星的漫长旅程。这项任务如今已实现它最大的里程碑。
该国火星探索计划主管欧姆兰表示:“致阿联酋、阿拉伯和所有穆斯林国家的人,我们在此宣布(火星探测器)已抵达火星轨道。感谢上苍。”
除了阿联酋,在不到24小时后,中国的“天问一号”预计将抵达火星。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将在约一周后抵达并开始着陆程序,收集火星岩石——这是判断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的关键一步。
“希望号”探测器不仅是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也是阿拉伯世界的首项太空任务, 阿联酋这次任务若成功,将成为第5个抵达火星的国家。过去只有美国、印度、前苏联和欧洲太空总署曾成功抵达这颗红色星球。图为阿联酋科学委员会主席兼阿联酋火星飞行计划项目副经理萨拉赫直播“希望号”入轨画面。
阿联酋火星探测器发回第一张火星照片
15/2/21
据阿联酋《海湾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4日,阿联酋总统谢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和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均在社交网站上公布了阿联酋火星探测器“希望号”(Hope)发回的第一张火星照片。
总统阿勒纳哈扬发文称:“希望探测器传输的第一张火星图像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决定性时刻,标志着阿联酋加入了参与太空探索的先进国家行列”。
迪拜酋长穆罕默德发文称:“这是探测器在距离火星2.5万公里的位置拍摄的照片。这是阿联酋探测器在历史上拍摄的第一张火星照片”。“希望”号探测器历经半年时间,飞行近5亿公里,在阿联酋当地时间2月9日19时40分进入火星轨道,阿联酋由此成为第五个到达火星的国家。
“希望”号于2020年7月20日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希望”号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气候和大气的日常和季节变化。
阿联酋首名宇航员哈扎·曼苏里2019年进入国际空间站后,阿联酋开始大力发展航天业。目前阿联酋正在选拔新一批宇航员候选人,并提出向火星移民的计划。(总台记者 龚明)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15/2/2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澳科学家发现 地球内地核里还有更深一层
7/3/21
![]() |
(互联网照片) |
地球内地核还有更深一层,澳洲最新研究发现,位在地球中心的内地核里,还有一个第5层“最内层核心”(innermost core),因此或将推翻之前教科书中所说,地球内部结构只有地壳、地函、外地核和内地核的说法。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尽管科学家早在10多年前就怀疑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第5层结构,可是事实证明这几乎无法探测到。澳洲国立大学地质学家创建一种搜寻演算法,可以检视数千种地球内核模型。研究人员利用国际地震中心所捕捉到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传播时间数据,接着使用新演算法对数据进行搜索,从而发现地球核心最内部结构变化的证据。
研究发现,地球内核中铁的结构发生改变,这说明距离地球中心约650公里处存在一条新的边界线。虽然发现铁结构的这些细微变化是极为困难的一个过程,可是它能证明地球史上两个独立的冷却事件,这说明距今45亿年前,地球演化开始时,发生了戏剧性且至今仍未知的事件。研究第一作者乔安斯蒂芬森说:“这很令人兴奋,这可能代表我们必须改写教科书了。”她说,这项重大事件的细节仍是个谜,但是在地球核心知识这块未完成的拼图上,又补了重要一块。
欧日探测器传送首张水星表面影像
欧洲太空总署(ESA)上周六公开一张由欧洲及日本合作的探测器拍到的首张水星表面影像,为人类了解这个最接近太阳的行星踏出重要一步。
探测器贝皮科伦坡号在1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晚上11时34分开始其首次环绕水星飞行,并在距离水星大约200公里的位置,利用其中一个监视器拍到一张水星表面的黑白照片。
ESA指,该照片捕捉到水星的北半球,以及阔度达166公里的莱蒙托夫撞击坑等表面特征。
贝皮科伦坡在2018年升空,它由ESA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研发,并以意大利科学家科伦坡的名字命名。
科隆博曾在1974年协助美国太空总署(NASA)开发探测器水手10号的重力助推系统。
连同今次在内,贝皮科伦坡号将6度环绕水星飞行,利用水星的引力减速,目标在2025年发射两个轨道器,研究水星的核心和表面,以及其磁场等。(美联社照片)
3/10/2021
0 Comments:
发表评论